查看原文
其他

李铭泽:从中南大学到联合国总部

敬佩的 中南小团子 2020-08-24

全中南最青春、最洋气、最活泼的微信公众号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学林
知世
夜灯
风物
群聊
热点


繁华富丽的纽约曼哈顿区,帝国大厦等擎天楼宇鳞次栉比。在这片财富汇聚的土地上,有一座建筑显得尤为特别,它的名字叫做“联合国总部”。它曾见证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曾见证了中国外交的态度与力量。如今,在这片风起云涌的斡旋之地,有一位青年,身着笔挺西装,怀有战略眼光,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在这里,他亲历外交风云,记录点点滴滴;他分析国际局势,发言铿锵有力;他自主研究,从性别平等到文化保护;他发挥专业专长,为联合国大会翻译提案文件;与各国大使谈笑风生的是他,穿梭于典礼晚宴的也是他。

他就是李铭泽,一名踏上联合国舞台的中南学子。



李铭泽

就读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1702班

中共预备党员

联合国总部实习生

曾任外国语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第九届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学员

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学生观察员

博鳌亚洲论坛香港青年会议青年代表

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双语志愿者

阿布扎比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组长

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双语志愿者



兴趣引领,厚积薄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开始就接触模联活动的李铭泽,也是因为兴趣与此结缘,谈及参加的第一场模联会议,他记忆犹新。作为古巴的模拟联合国代表,他第一次从日常学习中做出转变,开始思考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和法律制定等问题。与其它国家的代表唇枪舌战,为自己代表的国家争取利益,尚且稚嫩的他自豪感和成就感已油然而生。

不仅有兴趣引航,成长路上的契机也被他牢牢把握。高中时,联合国在世界环境保护日提出“塑战塑决”的活动,他积极报名,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到联合国这个平台。进入大学后,他有机会参观了联合国总部,亲眼看见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厅,这更激发了他对联合国的向往。而在大二暑假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世界和平论坛后,他下定了今后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决心,从此,联合国便成了他的理想圣地。


 

(与中国驻联合国副大使吴海涛合影)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李铭泽开始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英语专业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跨文化交际课程也极大地锻炼了他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主动去了解各个国家的习俗和文化背景,比如印度人不吃牛肉、不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含义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他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提取和表达能力,既能人交流地顺畅愉快,更能在联合国每天日常的八个多小时会议中,把会议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快速提取出来,以此来成倍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李铭泽一步一个脚印,从兴趣爱好到专业目标,最终在联合国官员的推荐下,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实习机会。


曲径通幽,路遇惊喜


当然,这条通往联合国的路,李铭泽走得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在读的大学生,李铭泽的日常和很多人一样,寝室教室两点一线。因此,他平常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跟进每一个国际热点的发展和变化,而熟知国际时事是对一名联合国实习生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胜任联合国的实习工作,李铭泽开始恶补各国外交的历史和国际上的重大事件。他通过浏览微博、知乎等关于国际热点问题的评论,参与各个话题的讨论,积极向他人学习,甚至去参考社会不同阶层的人表达的意见,在脑子里吸收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看法,自主思考,为己所用。


(参加联合国世界土著人日庆祝会议并就土著语言保护发表评论发言)


除了自身的努力,李铭泽的成功也得益于良师益友的相助。在这个过程中他最想感谢两个人,“第一位是外国语学院原学工办主任钟佳老师,他是我坚强的精神后盾。”在李铭泽手续办理出现突发状况时,即使是在35摄氏度的长沙正午,只要一个电话,钟佳老师就会二话不说,拿起衣服开着车陪他前往学校各个部门,找资料、办理手续,一点点帮他处理掉所有的困难。钟佳老师为他付出的,不仅是被汗水浸湿的后背,还有无尽的希望与支持。第二位是中国联合国协会的李南老师,李铭泽与他在南开大学第九届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上相识。虽然仅是一面之交,但当他提到自己即将去联合国实习时,李南老师毫不吝啬地给予了他很多建议,坦诚地指出了他自身的缺点和优势,还把他引荐给了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萍水相逢但大力相助,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一个大国外交家的气质。”


(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创始人交流)


在前往联合国实习之前,李铭泽认为这份工作与其他实习无异,仅仅是按部就班,相似的工作重复做罢了。而在进入工作之后,他发现联合国其实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而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造就了许多在平常生活中难以相遇的惊喜:在联合国的晚宴上,每个人都会忽视掉自己的身份头衔,尽情地聊天交流;可以偶遇中国知名外交人物,还可以同联合国副秘书长问好;不仅有极具民族风情的国家招待会,也有带有当地特色的特产售卖会。这些奇特的“小确幸”不仅给李铭泽的实习生活点缀了不少色彩,同时也让他体会到了联合国的“多样性”。

 

(参加2019年世界青年日庆祝活动)


当被问到这段实习的最大感受时,李铭泽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震撼”。每天人们都会在新闻里看见关于世界战争、全球污染的报道,但往往都不会有太深的感受。而在李铭泽真正接触到联合国的日常事务后,他惊讶于有那样一群人在世界各地的危难前线无私奉献;感动于许多人尽管力量绵薄,仍不计回报地为世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而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一位71岁的老人Jordan。Jordan是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的一名官员,他所属的组织完全非盈利,而因为不是正式官员,联合国也不会给予他任何报酬。但是Jordan纯粹地热爱着联合国这样一个平台,在他志愿工作的四十余年中从未迟到。他会收集一些联合国会议资料捐献给学生,从而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国际关系。在面对老人那种宁可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也要去追寻梦想和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李铭泽深为动容。


矢志不渝,未来可期


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李铭泽有着清晰的自我定位:继续充盈自己的联合国实习经历,出国读研后归国考进外交部,做一名国际公务员,在外交事业上发光发热。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不断地给自己设定目标,只为最终站在自己心仪的平台——外交部上。为此,他还决定迎接新的挑战,将研究生方向转变为国际关系的实践,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积累专业知识。“事实上,他总是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未来划定疆域并为其不懈努力。”李铭泽的辅导员李雅丽老师这样说。



对于新入校的19级学弟学妹们,李铭泽建议大家从最初就为自己设定目标,“不要把目标当做你所有的未来,而应该是把这个目标看作一个灯塔。有目标意味着有了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向左向右并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是走上了岔道,也没有问题,因为一切都是可以尝试,可以改变的。但重要的是,你要首先有一个目标,这样才能不会失去动力。”同时他也勉励那些有志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学弟学妹们,根据自己的目标提前做规划,不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理想,都要思考好自己前行的方向。

不仅如此,在与不同国家的青少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参与国际青年日活动后,他也呼吁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呼吁同学们关注国际问题,拥有全球眼光,将国际政策从国家层面带入社区、带入民众,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帮助联合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抬头是清晰的远方,脚下是坚定的步伐。带着坚定的信念,李铭泽正热情地奔向心中的理想国,代表着中国新一代青年,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文案 | 张怡 孙凡舒 李粲 高潇旭图片 | 李铭泽
编辑 | 于沛玄责编 | 宁成明 隆佩乘

中南大学2019级新生黑了两圈的原因竟然是......

30个连队航拍图片震撼来袭!各大院系代表元素等你来疯狂爆灯!


青春告白祖国 | 传承爱国精神,肩负时代使命!中南这样纪念“九一八”!向李铭泽同学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